[BIM案例]广州60亿管廊开建,利用BIM技术
近日,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开始环评审批前公示。这是广州即将开始建设的规模最大的地下,根据环评报告,该项目投资超过60亿元,预计2022年底完工。该项目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线路总长约48公里,其中主线长度约44.9公里,支线线路长度约3.1公里。主线线路主要沿着地铁11号线,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全线共设46座出地面井,其中与11号线车站附属合建24座。支线线路在天河区范围内,主要沿科韵路敷设,全线设4座地面井。
这一综合管廊的众多细节得以首次披露:该管廊为环形管廊,长度近45公里的,在地下呈现“波浪形”,最浅的大约距离地面4米,最深处超过36米;而管廊本身也是个“大家伙”,直径有6米,里面不仅有排水、消防、通风等众多附属设施,每隔20米还设有“路牌”,防止维修人员迷路。
地下综合管廊释义
地下综合管廊,又叫综合管沟或共同沟,是通过将电力、通信、给水、供热、制冷、中水、燃气、垃圾真空管等两种以上的管线集中设臵到道路以下的同一地下空间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它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管廊一般需要建设附属设施系统,包括、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监控管理系统、排水系统、标识系统等。
地下综合管廊分为干线管廊、支线管廊、缆线管廊、混合式管廊四种。干线管廊容纳市政管线主干网,不连接用户。支线管廊是连接干线与用户的重要纽带。缆线管廊为仅收容电力、电信缆线的小型管廊,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混合式管廊则为上述一种或几种管廊的混合。
地下综合管廊与BIM
城市综合管廊具有设计标准高、施工体量大、周期长的特点。将BIM技术全面应用于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全过程,通过方案模拟、深化设计、管线综合、资源配置、进度优化等应用,避免设计错误及施工返工,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工期效益。
看看BIM能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中做些啥?
◆利用BIM技术对管廊节点、监控中心结构、装饰等进行建模、仿真分析,提前模拟设计效果,对比分析,优化设计方案。
◆利用BIM的3D实比例模型进行管线碰撞检查。
◆将模型导入到Navisworks软件,采用第三人行走模式,进行净空检查。
◆结合勘察资料、设计图纸,利用BIM技术建模,厘清桩端持力层、岩面等关键隐蔽节点,提前制定施工管控措施。
◆利用建筑、结构、管线的综合3D模型及Navisworks软件虚拟漫游,进行可视化交底,并在管线安装过程中实时对安装工况及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偏。
◆利用BIM的参数化、可视化模型等特点,集中物资、价格、形象进度等信息,方便施工资源调配及进度优化控制。
目前,地下综合管廊方兴未艾,将在勘测和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信息化线监控四大产业形成一个万亿级市场。BIM技术势必成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有力支撑!为管廊工程贡献一份力量,再创BIM技术新的篇章和辉煌!
这个视频很不错,推荐一下 元芳你怎么看? 确实不错,顶先 努力~~各位。。。 路过 帮顶 嘿嘿 广告位,,坐下看看 佩服佩服! 发发呆,回回帖,工作结束~ 元芳你怎么看?